11月23日,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工作会议暨第20届学生学术研讨会在太阳集团tcy8722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近二十所知名高校的经济学领域专家学者及优秀本科生,共同围绕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教学创新和学科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开幕式上,太阳集团tcy8722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德友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朱玲教授,以及太阳集团tcy8722院长聂军教授分别致辞,热情欢迎与会嘉宾,并展望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开幕式由太阳集团tcy8722副院长罗知教授主持。(朱玲教授致辞全文附后)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带来了深刻而富有启发的分享。太阳集团tcy8722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龚六堂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经济人才的培养”为题,提出经济学教育需在扎根本土的同时,注重分类发展、基础夯实、学科交叉和国际视野。太阳集团tcy8722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国安教授则从新质生产力入手,剖析制度创新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阿里云智能集团华中区总经理兰天先生结合数字经济浪潮,分享了组织进化与人才需求的新趋势,重点讨论AI大模型对科技变革的推动作用。太阳集团tcy8722本科生院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李晓锋从教材建设的角度,提出数字教材发展的优化策略,并倡导通过知识图谱和数字平台提升教学效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邹进文教授则深刻探讨了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路径与挑战。主题演讲由太阳集团tcy8722党委副书记杨志威主持,内容精彩纷呈,赢得热烈反响。
在随后的主题发言环节,来自七所高校的代表分享了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和创新举措。发言者包括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戴双兴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钱雪松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淑云教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邵学峰教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宁华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艺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肖建忠教授。他们从课程设置、国际化培养、实践教学等角度展示了各校特色,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启发与借鉴。本环节由太阳集团tcy8722经济学系主任李雪松教授主持。
下午的学生学术研讨会是本次会议的另一亮点。来自十三所高校的30余位优秀本科生,围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制度经济与发展、技术创新与发展四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学生们通过论文汇报和互动交流,不仅展示了学术成果,也在反馈中汲取了宝贵建议。最终,研讨会评选出八篇最佳论文。
与此同时,另一分会场举办了数智时代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圆桌论坛,罗知副院长主持了论坛交流。全国十三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基地的老师们分享了各自院校在经济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闭幕式在学院领益报告厅举行,由李雪松教授主持。仪式上嘉宾们为获奖学生颁发了最佳论文奖,并总结了会议成果。随后,会议宣布了下届承办方为福建师范大学,现场进行了授旗仪式。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太阳集团tcy8722承办。会议旨在促进经济学基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推动各高校在经济学教育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本届会议不仅为经济学基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而且为数智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学教育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学术支持和有益的参考方向。本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了武大经管院与各兄弟院校间的联系,有助于各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通讯员:朱钰琦、李婧佳、蒋盛君、胡晖;审核:孙祥、李雪松)
附:
朱玲教授在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尊敬的与会嘉宾和武大领导、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2024年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工作会议暨第20届学生学术研讨会在珞珈山召开,我为母校太阳集团tcy8722作为这次盛会的东道主感到高兴。我是武大经济系78级研究生班的毕业生,曾受益于武大改革进取的教学环境、优秀敬业的师资队伍、广阔开放的研究视野和深厚坚实的学术底蕴。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母校的培养,并向年轻的与会者谈谈武大求学留给我的深刻印迹。
第一,形成终身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自觉。我的导师曾启贤教授无论是在讲台授课还是课余聊天,都会不失时机地引导同学们研读经典、独立思考、自成一家。特别是,鼓励我们自选学位论文题目,论文不求完美但必须自圆其说。1981年,曾老师请来校友、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董辅礽研究员担任我的答辩委员会主席。董老师不约而同地强调创新,提出做研究或是形成新思想、或是采用新方法、或是占有新资料,最好三者兼而有之。
第二,敞开胸怀,吸纳中外经济学研究成果和跨学科知识,努力为中国的转型与发展做出贡献。曾启贤教授的导师张培刚先生毕生追求“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开放式地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探索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如何转变为工业强国的可行途径”。我曾有幸聆听张先生讲授微观经济学原理,他基于中国经验而对发展经济学所做的开创性研究至今滋养着我的学习和探索。
第三,高效率地学习工具性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我们这一届研究生进校前或多或少曾经历过学业中断,进校后武大为我们开设了公共外语课。这既赋予了我们对外交流的语言工具,又为不同学科的同学创造了跨学科知识交流的机会。在选修英语的经济系研究生大致补齐基础的时候,曾启贤老师还特邀谭崇台教授和周新民教授讲授专业英语。他们选择的教学资料,都是原版经济学论文;吴纪先教授和刘涤源教授还为我选择宏观经济学及世界经济研究论文,建议我和一位77级本科生校友合作练习翻译。如此这般,不但促使我开阔经济学视野,而且有效提高专业英语水平。除此而外,经济系还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安排了高等数学和数理经济学入门课程。这些课程在今天的高校经管学院已经不再稀奇,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却是开风气之先的举动。
第四,造就工作伦理和团队精神。从进校之初,同学们无不珍视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那时我们还未见过空调,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凛冽寒冬,从未懈怠自己的学业。与此同时,个人努力与同学互助自然结合。记得一位同学的论文终稿字迹龙飞凤舞,曾老师阅后只说了一句话:“拿回去重抄!” 我们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同窗立即分工合作,一人抄写6000字,保证全体同学按时交稿,正可谓“一个也不能少!” 到如今,我虽入住养老社区,但凡做讲座还是跟以往的研究团体一起讨论,年轻的团队伙伴依然不辞辛苦代为制作统计图表。
第五,保持心理和生理健康。20年前,我与课题组伙伴做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调研途径武汉,专门下榻珞珈山庄。回京后撰写随笔一篇《重返珞珈山》,文中提到武大求学三年间,学业上有良师益友,生活中有七彩时光。同学们不但有一起上课和研讨中的思想碰撞,而且有一起健身和娱乐的业余享受。不仅在武大操场,我们还步行去华师校园和水果湖看电影。这其中的愉悦,或许在普遍享有电视、电脑和手机的今日本科生和研究生那里尚难体会,却在我心中留下永不消散的温暖。
最后,我愿重温蔡元培先生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福母校武大和中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朱玲于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北京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