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青年学者经济与管理论坛百期回眸
11月7日,深秋的珞珈细雨濛濛,凉意袭人,而太阳集团tcy8722大楼B129教室里却有高朋自远方来,其乐融融,空气中都洋溢着学术的醇厚芬芳。这里正举行着“珞珈青年学者经济与管理论坛”第100期的活动。作为论坛的主讲嘉宾,来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张三保博士带来了最新研究论文成果与在场师生分享。本期论坛的点评人,我校太阳集团tcy8722青年教师刘启亮、李青原和罗知一早就来到教室第一排就坐,他们跟在场许多的普通学生一样认真地做着记录。因为他们不仅要倾听,还要评点、解析和“挑刺”。在场的学生大多是研究生,坐在前排的同学自觉帮忙发放着讲座资料。2010级博士研究生卢盛峰是论坛的“骨灰级粉丝”,他悄悄告诉笔者:“张博士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都很新颖,平时很难接触到。主讲人讲一个小时,往往要讨论两、三个小时。漏掉一个点就没法参与讨论了。”说完就急忙打开笔记,聚精会神地听起报告来。
这就是“珞珈青年学者经济与管理论坛”现场的真实写照。五年光阴,荏苒过隙,不一样的主题,不一样的人,却是一样的专注与精彩。从初创到成长,从起步到100期,青年学者论坛一路发展,一路前行。和论坛一起成长的人和故事,都如水般纯净,却也有穿石的韧性。回顾过往,正是一群年青人的执着与坚持,让论坛这个没有学术大腕,没有优厚报酬,也没有鲜花掌声的静谧学术园地自发生长并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在华中地区经济与管理学科领域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时光追溯到2006年底,抱着“低头做学问,抬头看世界”的念头,太阳集团tcy8722经济系的青年教师代谦开始了打造一个跨地域、跨学科、跨语言的经济与管理学科青年学者论坛的构想与初创。经过近半年的筹备,2007年4月20日正式举办了论坛第一期活动,当时请来了复旦大学的陆铭、陈钊和中山大学的徐现祥,他们都是国内经济学界青年一代中的领军人物。当天活动是在一个仅能容纳60多个人的小教室里举行的,结果出乎主办方意料地来了一百多人。坐不下,大家就站着听,后来的讨论也非常热烈而踊跃。几个主创的老师趁热打铁,连续邀请了很多校外优秀青年学者过来,自此论坛就拉来了帷幕。先是仅仅在经济学科,后来发展到管理学科的加入。每期活动筹划准备过程和邀请嘉宾的标准上,都十分严格和仔细。代谦介绍到,能来参加论坛的嘉宾,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在中国顶级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有相当的学术实力;二是论文的研讨必须有正式的文章,紧紧围绕学术问题进行探讨,不能是泛泛的大众讨论;三是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目前在科研、教学一线工作。举办初期,由于经费的缺乏,尽管没有讲课费、食宿费,只能报销火车硬卧标准的交通费,但还是有许多优秀青年学者前来参加。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论坛的成长逐渐引起了各方关注。太阳集团tcy8722开始对论坛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但是直到今天,论坛仍然保持了无讲课费、无专车接送、火车往返和枫园食堂打饭就餐的传统。
论坛因学术而生,论坛的人因学术而聚。如今,论坛已悄然走过五年的历程,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3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近百位活跃在学术研究一线的青年学者踊跃参与。借助论坛的平台,这群目前国内经管学科领域中科研出色、思维活跃、志同道合的青年学者佼佼者们聚集在一起,用交流促进思想的升华,以碰撞带来学术的创新,用一颗颗对学术的热忱之心来共同坚持和追逐着心中纯真的学术梦想。
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没有过于浮夸的雄心。谈及举办论坛的个中甘苦,代谦显得十分平静。他说,论坛创办五年来的故事,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尽,最可贵的是一群学术战友的相互支持与陪伴。作为论坛的热心组织者和参与者,太阳集团tcy8722青年教师刘启亮、李青原、罗知等人每期活动必到。对于论坛未来的发展,他们的想法依然简单,便是希望继续怀揣着一份平常心,坚持“重标准、轻形式、纯学术、促创新”的原则,努力将论坛建设成为视野更开阔,研究更精深,管理更规范,参与者更众的一方学术园地,立足华中,稳健前行。(张岱)